茶之为饮,近年来渐成风尚,就连年轻人也开始卷“茶”了!不论是考研族还是打工人,案头标配着一杯绿茶或红茶,用以提神醒脑,提高专注力。
不过,喝茶最为麻烦的是要在泡茶上要下功夫,不同茶类适合的冲泡方法不尽相同。鲜嫩的绿茶、黄茶适合玻璃杯冲泡,相对还是比较方便。
而白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等与“杯泡法”的适配度不高,通常使用盖碗沏茶或紫砂壶冲泡,难度大、不易上手,劝退了许多刚入坑的新手茶友们。
如此一来,新中式茶饮料成为大家的首选替代品!尤其在出游时想要泡茶,还要带携带茶叶、茶具,确实没有开盖即饮的茶饮料来得方便。
那么,茶饮料真的健康吗?含有多少茶的营养成分?足以替代茶叶吗?今天便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~
何 为 茶 饮 料?
茶饮料是指以茶叶或茶叶的水提取液、浓缩液、茶粉(包括速溶茶粉、研磨茶粉),或直接以茶的鲜叶为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食品原辅料和 (或)食品添加剂,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。
根据国家标准《茶饮料(GB/T 21733-2008)》的规定,茶饮料可分为茶饮料(茶汤)、调味茶饮料、复(混)合茶饮料以及茶浓缩液4种类型,其中调味茶饮料占据较大比例。
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茶饮料涉及了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茉莉花茶、乌龙茶、黑茶等多个茶叶品种,但细看在这些茶饮料的包装成分表上,与茶相关的营养成分并不多见。
关于这一点,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尹军峰研究员曾表示:有些表明自身是茶饮料的产品根本不含茶多酚,只是添加了一些茶味饮料。
常见的果味茶饮料、奶味茶饮料以及碳酸茶饮料等,是通过在所用原茶的基础上,加入水、糖液、食用香精、酸味剂、果汁、乳制品或充入二氧化碳等调制而成。
这些由“水 糖 茶 多种食品添加剂”组成的调味茶饮料,茶的成分极少,茶中有益物质的含量更是微乎其微,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“含茶饮料”。
当然,市售的茶饮料也有主打“纯茶”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“朴实茶饮料”,成分为“水 茶叶”,看上去接近于我们日常现冲泡的茶,但真的能代替现泡茶吗?
茶 饮 料 ≠ 现 泡 茶!
茶,之所以饱受追捧,皆因内含多种裨益人体健康的天然物质,其中占据茶叶干物质20-30%的茶多酚,是构成茶叶色、香、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。
因此,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是检测茶饮料的一个重要指标,在《茶饮料》(GB/T 21733-2008)国家标准中,也明确规定了各类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:
茶饮料能否代替现泡茶,可以通过对比两者的茶多酚含量来考量。相关专业人士曾以不同地区的6款绿茶样品为实验对象,其茶多酚含量为62.07-110.86mg/g。
该实验人员取分别取3g茶叶,注入100℃热水冲泡静置一段时间,6款绿茶样品浸出的茶多酚含量达到1000-2000mg/kg,远高于国标规定的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。
从这点出发,市售的调味茶饮料,含茶量少的可怜,别说代替现泡茶了,很多连国家标准对茶饮料规定的茶多酚含量都达不到。
随着茶饮料市场的火爆,一些不良茶饮料生产厂家为了使利润最大化,茶渣、茶粉加入香精色素进行勾兑,几乎没有茶叶的成分!
这样的调味茶饮料喝多了,热量高,易增肥!宣传低糖、无糖的茶饮料也是含有甜味剂“阿斯巴甜”,与真正的茶还是有差距的。
至于以“水 茶叶”制作的朴实茶饮料,看似与现泡茶非常接近,毕竟还是经过特殊加工处理,才得以长期密封存放,茶的香气、滋味自然也会削弱。
因此,无论是添加剂拉满的“调味茶饮料”,还是看似健康的“朴实茶饮料”,都不能够取代现泡茶!卫生部高级营养师刘纳曾提醒消费者:“茶最好现喝现沏,喝瓶装茶饮料营养价值不大”!
对此,他还表示经过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,其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B的含量都会降低!饮品中加入的香精、色素、精制白糖等都是对人体无益的成分。
综上所述,茶饮料固然方便,但还是少饮为妙!非要喝的话选择茶多酚含量高、添加剂种类少、低糖或无糖的为好!
茶,能够现沏现喝,最好还是别喝茶饮料了!对此,茶友们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哦~
注: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参考资料:
1.《喝茶还是茶饮料?》,梅红,《食品杂谈》;
2.《茶饮料里有几片茶?》,贺潇,《健康事》。